活动时间: 2022-08-02 09:30-12:00
活动地点: N馆连廊-M104会议室
主办单位: 中国制冷展组委会
会议简介:
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充分展现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北京冬奥会理念。绿色冬奥打造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冬奥赛区的场馆,推动国内制冷行业可持续发展,对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将产生深远影响。
主席:
商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制冷学会秘书长
商跃,从事农产品和食品冷冻冷藏、冷链物流技术研究40年,较早提出了我国蔬菜冷链技术的问题。商务部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监管专家。中国科协“制冷与食品安全”转播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和科学技术奖评委。2022年冬奥工程建设领域专家。
报告:
1. 最快的冰、最绿色的馆
——马进 正高级工程师,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制冷专业总工程师
报告人简介:
马进,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国家标准《冷库设计标准》GB50072-2021和《冷库施工及验收标准》GB51440-2021制冷专业主编,中国制冷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等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报告简介:
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为冬奥提供最快的比赛冰面,而且能够支撑绿色高效低碳的场馆,是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 数据驱动自适应控制技术在北京冬奥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应用与实践
——曹勇 研究员,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主任
报告人简介:
曹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云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环能院智能调控专项首席专家。兼任国家建筑节能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建设工程标准协会智慧建筑与城区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低碳城市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22冬奥工程建设领域特聘技术专家。
报告简介:
冬奥会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能源管控平台采用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无人值守模式实现了系统的一键启停、智慧调度、故障诊断、预测运行等功能,保障了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本报告主要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多参数耦合调控方法、一体化集成控制硬件、低代码开发软件等多个角度,系统性阐述平台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3. 极端寒冷环境人体热舒适特征与改善措施研究
——曹彬 副教授、博导,清华大学
点击下载
报告人简介:
曹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担任国际室内空气学会热舒适分会秘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委会主任、北京制冷学会青年委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室内空气学会Yaglou Award、美国暖通空调学会Ralph G. Nevins Physiology and Human Environment Award、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报告简介:
在极端寒冷环境下长时间持续暴露,严重影响人体热舒适体验,甚至存在健康风险。课题组通过开展现场调研、暖体假人测试、人工环境舱受试者实验,对低温暴露下的人体热舒适需求和热反应特征开展研究,提出了低温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方法,并开发了多种人体局部加热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人体在极端寒冷环境下的热舒适体验,成果在若干大型冬季运动赛事举办期间得到应用。
4. 绿色冬奥助力制冷行业低碳发展
——李坤 高级工程师,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冰雪及特种制冷事业部
报告人简介:
李坤,高级工程师, 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于冷冻冷藏、食品加工及冰雪行业等制冷工艺系统的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发表行业论文数十篇,多个项目获院优秀设计奖,参与了冬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速滑馆项目的设计和建造工作。2020年获2020~2022年度北京制冷学会青年人才托举。
报告简介:
“氨”是自然环保的优质制冷工质,本报告针对国内氨制冷系统的现状,并结合冬奥选择 “氨”作为制冷工质的项目,就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氨”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关于氨制冷系统在国内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5. CFD数值模拟、能源系统仿真助力国家速滑馆精细化设计
——李锦堂 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点击下载
报告人简介:
李锦堂,主要从事地源热泵和蓄能空调工程专项设计及咨询、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冷热源系统能耗与环境仿真、CFD数值模拟等工作。参与多项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参与了《实现更高建筑节能目标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参与的济宁文化中心等三个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公开发表了十几篇专业期刊论文。
报告简介:
国家速滑馆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竞赛场馆,作为一个单体异形、高大空间冰雪赛事场馆,室内环境要同时满足速滑比赛和观众舒适性双重要求。采用建筑环境与能源模拟仿真与优化平台进行场馆内全参数气流组织和冷源系统能耗模拟仿真,对设计方案进行迭代优化,显著提升速滑馆的整体节能水平。